湖北日报报道:汉江湖北段7座水利工程标配鱼道 每年助百万尾鱼回家
湖北日报讯 (记者彭磊、通讯员李帅、实习生周正)鱼道是为了让鱼类克服水利工程阻碍、顺利洄游产卵而修建的一种过鱼设施,对保护水生生物栖息地和迁徙通道、维护生物多样性发挥重要作用。截至目前,长江干流湖北段由于水位落差过大等因素限制还未建鱼道,汉江湖北段有7座水利工程都标配了鱼道。
长江设计院枢纽院通航与过鱼设计部副主任朱世洪介绍,20世纪80年代,网捕过鱼、升鱼机等辅助过鱼手段逐渐在水电站使用,打破鱼儿洄游壁垒,但无法满足所有洄游鱼类需求。相关专家试图研究通过一种设施,让所有鱼儿一路畅游,鱼道应运而生。目前长江干流唯一一座鱼道是2021年建成投用的四川金沙水电站鱼道。汉江上建有多条鱼道,湖北境内就有7条。
汉江湖北段第一条鱼道建在崔家营航电枢纽。崔家营航电枢纽2005年动工之前,国家有关部委要求在落差不大的江河上探索建设鱼道,增强枢纽生态功能,崔家营成为第一个“吃螃蟹者”。专家们结合实际,设计出了倒“L”形的人工鱼道,位于江中心坝体上,成为鱼儿“翻坝”的主通道。
为解决崔家营航电枢纽大坝上下游5米多的水势落差,鱼道设计成缓缓上升坡道,沿途设置多个2.5米长的“鱼室”。底部“Z”字形的水流通道可以让水流此进彼出,减缓水流速度。鱼道上每隔10个鱼室还设置一个长5米的休息池,让鱼儿能够“喘口气”,再继续向上洄游。
“崔家营航电枢纽所建鱼道为汉江后续水利工程建设鱼道提供了范本。”朱世洪说,汉江上后续鱼道借鉴崔家营鱼道设计和运行中的成功经验,不断进行优化,添加现代化设备,让鱼儿更顺畅过坝,更方便科研人员监测鱼儿洄游状态。
碾盘山鱼道2023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,进出口安装鱼类监测摄像头,水质、气象监测传感器等,可实时查询统计过鱼数量、过鱼种类、水温、水质、水流速等数据,自动形成报表。自运行以来,鱼道监测设备监测到过鱼50余万尾。
汉江湖北段最新的鱼道位于十堰孤山航电枢纽。这也是汉江湖北段最长的一条鱼道,长1.2公里。该枢纽建设之初,设计单位就专门规划一条生态鱼道,工程增加预算8793万元,2024年4月建成投用。
湖北境内的汉江鱼道虽然建设年代不同,形式有别,但鱼道建设的生态化、可视化、信息化趋势明显,为保护汉江鱼类资源,维持生物多样性起到积极作用,年过鱼量达百万尾。
相关附件: